一直到歐洲文藝復興初期,襯衫還被當作內衣看待。如果一個有身份的男人居然把襯衣露在外面,那簡直難以想象。但是,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熱衷于在肩部、胸部和胳膊下面飾以花邊的人來說,要想掩蓋住里面穿的白色亞麻襯衣實在太難了。到了1530年,人們開始接受在頸部和腕部顯露襯衣,同時,將衣服用窄帶子束緊,并認為這樣穿戴很時髦。19世紀后期,讓襯衫完全顯露出來的穿法得到了人們的認可,這個時候襯衫的領口很高而且需要漿洗。但是到1917年,人們發現穿著者在穿著襯衣時,衣領壓著頸部對他們的眼睛不好,之后才將衣領翻下,用其包住領帶,就像我們了解的那樣。
回顧過去,古羅馬時代的“斯布庫拉”,說穿了它就是當時男人身上穿的內衣,也可稱得上是襯衫的最前身啦。當歐洲地區首先出現了今天襯衫款式的衣服時,重視社會禮儀的西方人不將它作為單獨的衣服出面來穿。而當時可以稱得上是“三級”表演的就是,當兩個人之間發生決斗,男主角脫下西裝外套及貼身西裝背心,只剩下一件白襯衫時,即上挑逗女性之性感尺度演出了。Shirt,從英文字面讀它時,確實是帶有內衣Under Shirt的意味存在,或許女生眼里性感男人就是那種穿上白襯衫帶著天然體味的人。
襯衫款式歷經多種樣式及變化,在扣子還沒被運用前,男人襯衫的衣襟是用繩子系住的,而這樣的方法也被用于袖口上,當時好品味的男士總是花點心思讓系著結的袖口露出來,演變至今,人們習慣將襯衫袖口露出西裝外套。袖口結繩的花式則已被女性擄走。十六世紀的英國還嚴令,只有貴族才能穿那種前襟具有褶裥設計的襯衫(類似婚紗照中男人的禮服襯衫),這些褶裥設計主要是用來遮掩紐扣,因為當時的人覺得有紐扣的衣服很蠢。十八世紀,紐扣設計才得以重見天日,顯露于襯衫上面。當時的襯衫多以亞麻布料縫制,而為了要避免讓扣子赤裸裸地露在外頭,便以同樣的布料將紐扣包住,俗稱:包扣Covered Button,結繩系衣或者褶裥開始退出。
十八世紀的男女服飾讓很多人印象深刻,就男士來說,是禮帽、燕尾服、露出腿部曲線的緊身褲等等,電影《芳芳郁金香》中人物的服飾之華麗即是典范,無論是顏色、質料、繡工裝飾、剪裁。當我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,我們老老實實地把襯衫上的每個紐扣都扣上,后來看到電影里英雄的標志: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的人,他很可能就只穿一件衣服露出寬大的胸膛;被捕而受到嚴刑拷問仍然寧死不屈的人,他的白色襯衫上的鞭痕和血跡。或許,你對男子穿襯衫還有著比我更多的體驗和聯想,但勿庸質疑的是襯衫之于男性,實在是一個太重要的形象載體了。